郭先生
立即沟通
2010-06-20
4千5~5千/月
  • 东阳市/不限
  • 57岁
  • 本科
  • 10年以上
不限
一,工作经历: 93年7月—2000 年5月:就职于:中国水利电力部第五工程局水工机械厂: 技术部。职务:工程师。工作内容:负责并建立了公司设备从购置、使用、维护、保养、修理到报废的全面设备管理体系,主持对现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支持,解决设备使用和维修中的技术难题,全面推行TPM设备管理模式。 负责公司设备的日常管理、维修和保养工作,系统设备的技术改造与开发,成套设备的监造等。 2000年5月—2003年10月:就职于:华冈制造(中国)有限公司和华陵家具(中国)有限公司:两厂工务课。职务:工务课课长。工作内容:公司两厂的设备管理与维修,自动化设备开发,建立了一套有效率的工务管理系统,对设备实施A、B、C分类管理,建立了预保管理体系,订立了设备管制标准,经常展开设备保养教育训练,开展设备定期体检与劣化监控,异常损坏分析诊断,全面改善问题根源,从而降低维修成本,充分发挥了工务课在公司的设备保全与督导的双重职能。 2003年10月—至今:就职于:贸联电子(昆山)有限公司。担任设备主管职位。 负责新厂筹建与规划,设备选型、采购与规划,负责cable线束生产设备安装、调试、保养、维修、维护等,以确保其正常运行;制定、完善各项设备管理规章制度,建立并贯彻落实各项设备管理规范;加工,支持开发新设备;建议,执行,支持,改造所有生产设备;纪录,分析,更新生产设备维修记录;执行预防保养;执行ISO9000管理文件的规定。 二,技术专长: 序号 个人知识结构 1 熟悉公司设备从购置、使用、维护、保养、修理到报废的全面设备管理体系。 2 懂得新厂筹建与规划、工程预算,设备选型、采购与规划,设备制造与安装。 3 善于对设备机械和电器进行技术改造、支持、解决设备使用和维修中的技术难题。 4 熟悉设备点检工程,全面改善问题根源,从而降低维修成本。 5 熟练掌握机械与电气设计、设备制造与维修、液压与气动技术、电焊与气割。 6 熟练掌握汽车驾驶与维修(A2照)。 7 CAD制图与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运用,能熟练进行。 8 专业英语能力3级。 9 具有power point进行设备技术培训工作经验。 10 懂得設備評估,自動化推進和PLC编程。 11 熟悉产线机种的切换,产线不良品改善。 12 熟悉線材類cable產品加工设备,懂各种端子机和电测机、裁線機,剝皮机,有維修保養、调试的相關經驗 三,专利成果: 脉冲热压机/Hot bar(哈巴机) 点击此链接查看http://so.youku.com/search_video/q_%E5%93%88%E5%B7%B4%E6%9C%BA
下载简历
收藏
吕先生
立即沟通
2008-03-20
4千2/月
  • 东阳市/不限
  • 67岁
  • 本科
  • 10年以上
不限
主要工作经历详述 三十多年以来,本人曾在8个单位担任职务,当过农民、上山知青、军人、钳工、铣工、刨工、生产组长、车间主任、秘书、办公室主任、行政副总、生产副总。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,努力工作,孜孜以求,忠于职守,积极进取,持之以恒,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。在仅有初中学历的知识基础上,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科学文化,通过为期5年的不懈努力,取得了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、本科毕业的优秀成绩。现将主要工作经历详述如下: 1972年6月至1976年12月,在浙江省缙云县林场插队落户,主要从事植树造林、护林、木材加工,同时承担开荒、种地、种植等田间作业,学会了锄头、镰刀等农具的使用,掌握了林业、农业生产基本知识。扎根农村的岁月,有过汗滴禾下土、荷锄带月归的亲身体验,非常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,知道一饭一粥的来之不易。“广阔天地、大有作为”,四年半的劳其筋骨,苦其心志,磨练出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,提高了独立生活的能力。 1977年1月至1981年1月,在安徽芜湖39822部队80分队(飞机修理厂)服役,接受了队列、射击、投弹、单兵等科目训练,掌握了相对扎实的军事技能。日常工作主要从事飞机零配件的加工、修理及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作业,学会了钳工、刨床、铣床、钻床、冲床、磨床、热处理、探伤等操作技能,掌握了比较全面的机械加工知识。在部队期间,积极参与军事训练,努力学习机械加工操作技术,争做好人好事,自觉遵守分队纪律,积极投身“两学”活动,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、嘉奖。 1981年1月至1985年3月,在浙江省缙云棉纺织厂工作,担任金工车间机修组钳工、组长职务,主要从事机械零配件加工、修理及机械设备的维护、检修作业。在机修工作岗位上,不间断地练习操作技能,刻苦钻研机械加工知识,积极摸索简便高效的工作方法,在较短的时间内便成为班组技术骨干,并先后带领过三名徒弟。在日常生活中,说话和气,用语文明,助人为乐,关爱他人,团结同事,尊重领导,思想纯正,行为规范。在日常工作中,积极履行岗位职责,自觉遵守厂纪厂规,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操作规程、工艺流程、工艺标准、质量标准,按时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,多次评为技术标兵、先进生产(工作)者、优秀员工。 1985年4月至1988年5月,在浙江省缙云棉纺织厂担任金工车间副主任、主任职务。根据企业年度工作计划、目标,结合机械加工的生产特点,应用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方法、手段,努力做好金工车间的基础工作:一是完善金工车间的规章制度、标准、责任制及工艺流程、工艺标准、操作规程,使车间生产管理达到有章可循、有据可依。二是制订班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,使工作成效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,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。三是实施生产现场的“四定”管理,使工作环境达到整洁、有序,确保车间的文明生产。四是定期举行操作、技能比赛和劳动竞赛,开展班组、岗位之间的挑战、应战,在车间内部形成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的竞争激励机制。五是开展群众性挖潜增效活动,减少原辅材料、机物料等资源浪费和不合理消耗,努力降低单位生产成本。六是坚持群策群力,集思广益,博采众长,充分发挥干部、员工的聪明才智,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性意见。七是加强生产过程的现场跟踪、检查,发现生产问题和事故隐患,积极采取预防、整改措施。八是及时布置生产任务,合理安排机台和人员,使生产作业达到准时化、定量化、均衡化。九是成立质量管理的QC小组,对生产薄弱环节实施定向攻关,确保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。十是以寓教为乐、正面引导的方式,做好宣传教育工作,努力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,增强车间内部的凝聚力、向心力。在金工车间的领导岗位上,做到严以律已、以身作则、为人表率,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,在金工车间员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威信。 1985至1987年度,金工车间连续两次评为企业先进集体。 1988年6月至1999年2月,在浙江缙云棉纺织厂担任秘书、办公室主任,主要从事企业行政文件、规章制度、责任制、考核办法的起草,负责企业发展规划、年度工作计划、总结及技改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编写。工作期间经常深入职能科室和生产车间,积极开展调研工作,掌握企业管理的第一手资料。在对各种信息进行整理、归纳、分析后,结合企业实际情况,客观评判工作得失,及时提出企业管理的改进意见。1995年纺织经济出现低迷时,及时向总经理提出了“多元经营、退二进三”的经营思路。1996年3月,发现企业内部普遍存在人浮于事、出工不出力的现象,及时向总经理提交了工效挂钩的考核方案。1997年国家出台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时,及时向总经理呈交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方案。1998年4月,发现企业个别干部员工片面追求物质利益、忽视社会道德和政治荣耀时,及时向总经理呈交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草案,提出了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、经营宗旨、经营战略、企业精神、团队精神以及审美观、价值观。1988年开始系统性研究企业管理,经过长期的求索、实践,全面掌握了生产、质量、营销、采购、设备、财务、仓库、文秘、人力资源、安全保卫、生活后勤等管理知识。从1990年起,写作水平达到了较高层次,起草的文件资料以语言准确、结构严谨、层次分明、气势恢弘的特点,在缙云县范围内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。 1999年3月至2001年4月,在浙江缙云华孚纺织有限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,主要从事企业行政文件、技改项目可行性报告及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的起草、编写。根据合资企业的经营特点,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,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合资双方的实际情况,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、部门(车间)职责、工作标准、责任制及考核办法,使合资企业的日常工作合乎规范。按照ISO9001:2000质量标准的要求,定时评审程序文件、质量手册的执行情况,按期落实不合格项的整改,确保质量体系的实施、运行和维持。积极协助总经理开展企业管理,及时传达企业会议、决议、决策精神,对规章制度、工作计划、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、检查和督促。经常利用业余时间,学习涉企法规及国家的经济、产业政策,分析国内外的政治、经济形势,为合资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。工作期间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,积极开展工作调研活动,了解合资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,及时掌握干部、员工的思想动向,针对性提出企业管理的改进意见。加强企业外部的沟通、联络,做好来厂客人的热情接待,按时办理企业的立项、申报、审批、评审等涉外事务。及时起草、印发各类行政文件,按期编写企业月刊,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工作,大力推进合资企业的文化建设。 2001年5月至2003年6月,在浙江省缙云新华布厂担任行政副总职务。根据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,健全组织机构、明确职能分工,制订管理制度、工作标准、程序文件、部门(车间)责任制及考核办法,使企业工作逐步走向有序、规范。针对民营企业领导缺乏管理知识、员工组织纪律观念相对淡薄的弱点,着重抓好规章制度、工作标准、责任制的宣贯、落实,定期做好督促、检查、内审工作,对不合格项目实施定向整改。以稳定员工队伍为导向,大力推进企业的人性化管理,加强干部员工之间的交流、沟通,及时化解企业内部出现的矛盾、纠纷,有的放矢地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。围绕提高产品质量、工作效率的主题,大力开展岗位练兵,定期进行操作技能的比赛、竞赛,实施新员工、技能不合格员工的定向帮教,努力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技能素质。在企业管理中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员工,集思广益,群策群力,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、生产骨干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思维,及时采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性意见。以分配制度的改革为切入点,推行岗位技能、计时、按件、年功等多种工资模式,合理确定员工的劳动价值,使经济收益向苦、累、脏、险及文化、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倾斜,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劳动热情。在涉及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上,提出了外拓市场、内抓现场的思路,强化专业管理,推进科技进步,大力开发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新产品,全面实施企业的品牌战略。 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,在浙江周庆盖业有限公司担任生产副总、管理者代表职务。根据药用盖业生产的特点,制订生产、设备管理制度、车间责任制及工艺标准、工序质量标准、安全操作规程、作业指导书,使生产管理达到有序、规范。根据生产发展的潜在要求,结合企业现有的技术、设备条件,合理确定生产线的考核项目、基数,在各生产车间、班组普遍推行绩效工资计算办法,使员工的生产成果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,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。围绕企业的科技进步,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,努力改进工艺流程及设备、模具、工夹具的功能、性能,成功开发了一出三拉伸冲压模具50多副、自动滚花机20多台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瞄准药用盖业高端技术的发展方向,运用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配方及高新生产技术,成功开发了十大系列、500多种规格的新产品,大大优化了企业的品种结构。根据企业的产品销售计划,制订生产计划、作业计划,准时布置、落实生产任务并付诸实施,同时参考产品销售的市场形势,及时进行生产计划、作业计划的调整。对生产过程进行定向跟踪、检查,发现事故隐患和生产问题,组织专业技术人员、生产骨干进行成因分析,针对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,确保出厂产品的合格率。及时了解原辅材料、产成品的有关数据,准确掌握车间生产、物资库存的动态。围绕生产发展的重要主题,定期召开生产专题会议,通报生产相关的各种数据,客观分析车间生产的潜在问题,针对性提出生产改进的对策、思路和办法。搞好生产环节的工作衔接,及时进行生产信息的传递、沟通,密切职能部门、车间之间的配合、协作关系。全面导入ISO9001:2000标准,修订质量手册、程序文件及工作标准,定期开展内部审核,实施不合格项的整改,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。在生产管理中,借鉴、吸收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,全面导入ISO9001:2000标准,选择性应用戴明管理法、马克姆波·里奇管理法、看板管理、全面质量管理、6S管理。 2006年8月至2007年9月,担任浙江永康金口杯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,主要从事行政文件、管理制度、工作标准、考核办法、技改项目及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,并分管企业的人事、宣传、卫生、安全保卫、生活后勤工作。本着任人唯贤、择优录用的原则,通过网络、电视、报刊、现场设摊、张贴广告、职业介绍、员工推荐等多种有效途径,及时招聘管理人员、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员工。以寓教于乐、正面引导的原则,利用专栏、文件、演讲、简报、谈话等多种有效方式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大力开展企业的宣传工作,努力提高广大干部、员工的道德水准和思想觉悟,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从贯彻安保制度、落实安保职责入手,积极采取防范措施,定期开展安保工作检查、总结和模拟训练,按期进行安保不合格项整改,争取把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。在卫生工作中全面导入5S管理法,使各类设备、设施、器具、物品达到定置、定位、定点、定时,员工着装保持统一、整齐,生产工作环境符合ISO14000质量标准。依据企业现有住房条件,配备必要的后勤设施、器具,结合工序、工种、班次等要素,及时进行员工宿舍的安排、调配、调整。加强食物原料采购环节的监督、跟踪,定期做好企业食堂食物制作过程的检查、评定,及时调整食物的品种结构,确保色、香、味、形和营养价值,努力提高食物质量和食用安全性。 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,在浙江温州瑞联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担任生产副总职务,主要负责按摩器、按摩床、足浴器、电路板等电子、电器产品的生产安排、调度,同时分管企业的人事、安全等工作。在生产安排上,依据销售计划合理制订月度生产计划,将月度生产任务落实、分解到各生产车间,并对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。按照产品销售的市场走向,及时进行生产计划的调整、变动,确保产销环节的有序衔接。加强生产过程的现场检查、跟踪,发现生产问题和产品质量波动,及时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,争取把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。每周定时召开生产、质检、采购部门主管人员参加的生产协调会议,及时通报生产进度及潜在的质量问题,提出生产环节的改进措施及部门之间的协作要求。在督促各车间领导做好“四定”工作的基础上,全面推行6S管理法,使生产现场达到整洁、有序和安全。采用网络、传媒、广告、现场、职介等多种招聘方式,本着任人唯贤、择优录用的原则,及时录用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员工,最大可能地满足各部门、车间的用工需求。 应聘人:吕柏松 应聘企业管理岗位工作思路 一、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编制,拟定专业管理的外延、内涵,合理划分部门、车间的职能工作范围,明确行政隶属关系和各级领导的管理权限,将各项职能工作进行分解、量化和落实。 二、完善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,建立部门、车间、岗位责任制,制订专业工作标准、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,确定工作程序和实施步骤,使企业管理达到有章可循,有据可依。 三、本着责、权、利相结合的原则,制订奖优罚劣的岗位绩效工资考核办法,使工作成果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,从而激发广大干部、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。 四、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技能教育,重点做好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,按期开展在职员工的岗位轮训和技能考核、测定,定期进行设备、生产、质量、技术等专业管理知识的定向讲座、讲解和辅导,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技能素质,造就一支作风顽强、技术过硬、“又红又专”的员工队伍。 五、利用黑板报、广播、演讲、专栏、简报等多种载体,以寓教为乐、正面引导的方式,有的放矢地开展企业的宣传工作,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水准、思想觉悟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。通过表彰先进,弘扬正气,净化心灵,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荣辱观,使企业干部、员工保持健康乐观、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。 六、树立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,不断加快“两个”文明建设,努力缔造具有行业、地域特色的企业文化,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精神、经营理念、经营宗旨、经营战略和团队精神,为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,逐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 七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企业现有的技术设备条件为依托,应用新配方、新材料、新工艺和高新生产技术,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,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,为优化产品结构创造有利条件。 八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科技创新、技术革新活动,改进设备、模具、工夹具有使用功能、性能,把有限的技改资金用在“刀刃”上。逐步推进产业升级,加快装备的更新换代,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、数控化水平和单位产能。 九、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促销手段,多角度、多渠道地开拓销售市场,努力改进售前、售中、售后服务,逐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,扩大产品的辐射面,提高市场占有率。以省内、国内市场为依托,使销售网络逐步向国际市场延伸,从而形成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。 十、贯彻执行工艺标准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,加强采购、生产、仓贮、物流环节的质量控制,做好岗位质量自检、随机抽检和产品批次检验,开展QC小组活动和质量减损活动,提高出厂产品的合格率,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如期实施企业的品牌战略。 十一、根据公司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,确定各部门、车间年度分项计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,将工作计划、工作目标内容分解、量化到各班组、工序和岗位,并做好计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和反馈。 十二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,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操作、技能比赛和劳动竞赛,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班组、工序、岗位之间的挑战、应战活动,在企业内部形成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的竞争激励机制,为企业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。 十三、立足于部门、车间、班组和岗位工作,本着物尽其用\人尽其才的原则,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挖潜增效活动,不断降低原辅材料、机物料的单位消耗,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消耗。使挖潜效果与员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,调动挖潜增益工作的积极性,变“要我挖潜”为“我要挖潜”,变“被动挖潜”为“主动挖潜”。 十四、在企业管理中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员工,坚持群策群力,集思广益,博采众长,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思维,积极采纳广大员工的合理化建设和建设性意见。 十五、围绕企业管理重要课题,积极开展工作调查、研究和检查,发现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不合格项目,及时向上级领导、职能部门领导提出改进建议。 十六、发扬团结协作、知识互补、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,加强各部门、车间之间的工作沟通和配合,做到分工不分家,全厂上下“一盘棋”,局部利益服从企业整体利益。在主动完成本部门职能工作的同时,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“大开绿灯”。 十七、以理顺企业生产关系、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,借鉴、吸收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,积极探索改进企业管理的新方法、新思路,选择性引用企业管理的各种科学理论。 应聘人:吕柏松
下载简历
收藏
帮助中心